过去我一直以为,35岁被裁最可怕的是收入中断。 直到最近下班后的空白感,让我意识到——真正的危机,不是财务,而是人生目标的缺失。
最近就在想:如果我的生活一直依附于公司,每天的时间和目标都由上班通勤、公司的目标和项目进度来安排,那么一旦脱离这套外部叙事,没有打卡、没有任务、没有人催促,我就要自己当人生的决策者、执行者、监督者。
这时候,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目标体系,没有一个长期投入热情和精力的兴趣或项目,生活就像列车驶到沙漠尽头,我下车时面对的,是一片荒芜和迷茫。那种失重感,比财务危机可能会更加煎熬。
所以,趁还在轨道上时,就要给自己铺另一条路。 在业余时间经营一个能长期充实自己的目标——它可以是副业,也可以是兴趣爱好,关键是,它要能持续产出,并让别人看见并形成一定的外部反馈。
这不局限于自己的私密爱好,也不是急着变现的短期买卖,而是能为他人提供价值的产品:可以是文章、播客、食谱、软件、AI提示词模板、开源脚本、一个社群……
当我能把被动的观看,转化成主动的表达,让这个项目成为我和外部世界的连接点。我想这才是除了所爱之人以外人生的另一大价值源泉。它就像一条暗河,日复一日缓缓流动,不急着改变什么,却在慢慢塑造我的人生方向。
当职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来临时,它也许能托住我的财务,但更能托住我的精神——让你不至于在突如其来的停滞中迷失方向,陷入精神困境。